植物神经紊乱,记住:和解少阳!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9:21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植物神经紊乱,发病点虽然多,但基本都是功能性的问题。

西药没什么好说的,用药无非是抗焦虑,镇静之类。

这病,发病点多,所以也就不适合做对症处理。

在外面,你能看到很多方子:

比如,酸枣仁改善睡眠,桂枝龙骨牡蛎汤缓解惊恐,生脉饮改善心气不足。

感觉是这个方子好,那个方子也不错,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。这个病不能盯着症状治,治好了这里,那里又起来了。

那些东西,还差的远呢。

植物神经紊乱,不懂伤寒论,基本无解。

不用六经辨证,全靠脏腑八纲的话,你看到的只能是又热又寒,虚实交杂,还有气滞血瘀、痰饮水湿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。

看脉象吧,感觉啥也看不出来,再看看舌头,又跟脉象对不上。

植物神经紊乱,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,虚劳连带着神伤。这病,是虚劳在前,神伤在后。

展开剩余87%

身体无法合成神经递质、各类激素了,再严重的话,就要往抑郁、焦虑那边靠。

盗汗、容易醒、容易惊吓,这也算是轻的。

很严重的,我们也见过,整夜失眠,神经系统崩溃,免疫系统崩溃,消化系统崩溃,身上到处发炎,体重一下子掉好多。

这病乍一看很复杂,都觉得粘手。

关键是疏通,人体是个循环,植物神经紊乱,开始就是因为不通畅。

运输系统不通畅,上下不通,内外不通,寒热不通,湿燥也不通,而不通的原因是淤堵。你可能会想,会不会有不足的问题呢?

有,但是到了不足,这个病就深了,到厥阴去了。

所以,植物神经紊乱,再往后走,就是三阴证。

到了厥阴证,是里虚导致的不足。判断的依据,在于脉象是否有力。

单纯的少阳证,就是不通畅,既有升不上去的问题,也有降不下来的问题, 那么到底是哪一个多一点,就看症状表现了。

往太阳证偏一点的,有桂枝汤的合方,往阳明证偏一点的,有白虎汤的合方。

甚至以这个指导思想创出来的后世方,不用柴胡,也一样可以解这个病,比如温胆汤,比如升降散。

是这么一个思路。

少阳证,是身体正邪相争的时候,这个阶段能维持好多年。正邪相争,是敌强我弱,敌弱我强,好一阵坏一阵。

正气稍足,就焦躁,所以就会有心烦出现。

刚不是说了,这个病再发展就深了,到厥阴去了。

脉无力,说明啥?说明正气不足。

正气不足,就抑郁。

所以,植物神经紊乱的人,到后面就彻底乱套了,啥也不想干,啥也干不了。

在国外,因为这病,一大堆人没法工作,丢工作的,甚至直接称为残疾,啥也做不了。

就是这么回事。

植物神经紊乱,基本都是功能性问题。

你记住,功能性问题,在少阳。

少阳厥阴,只能用六法里头的“和”法,除此,别无他法。

你看,我们解决少阳枢机不利,最常见的柴胡剂,大小柴胡汤,四逆散等等。

以治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为例:

首先,就是作用于能量的建中药:人参姜草枣。

然后,才是针对病位的药:柴胡疏通半表半里,黄芩、半夏清降上焦。

那么,小柴胡汤,怎么用?

又湿又热,又有堵塞,往来寒热,咽干,口苦,目眩,胸肋苦满,脉弦。

从寒热来看,是偏热,这个热是因为不通,但又不是完全不通,完全不通人就死了。

小柴胡汤,就是恢复正常的流动性。

用大剂的柴胡,是疏通血的,这是最关键的药。

小柴胡汤,也有加石膏的,也有加桂枝的,也有加干姜的,都在围绕这个寒热。黄芩,也是调寒热的。

半夏,是调湿燥的。目眩,欲呕,这都是湿。加天花粉,去半夏,就是调湿燥的。

四逆散,怎么用?

四逆散的关键,是手脚冷,只有手脚冷,身体不冷,这也是流通不通畅。

四逆散最大的作用就是调节,没有提高功能,没有补充物质,没有治血,就是调节交感神经。

比方说有人用过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,这些方子哪来的?

就是从四逆散中演化来的。

还有个特别的方子,是升降散。

升降散,就是让身体重新流转的方子。这个方子有个好处,就是它这个调节,属于是个双向调节。

尤其擅长肝胆郁热,三焦不畅,脾胃停滞,气机升降失常而见心急烦躁,夜寐梦多。

等到脉不弦了,内分泌就正常了,植物神经紊乱离好也就不远了。

植物神经紊乱,是少阳证到厥阴证的过程。

逍遥丸,差不多就是在少阳和厥阴之间了。

你看逍遥丸的配伍,既有柴胡炙甘草的小柴胡汤,又有当归芍药散这样的理血剂,所以疏肝理气带活血就都有了,这是调理肝胆的标准做法。

然后呢,在逍遥丸这个基础上,又有很多的加减:

逍遥丸,本身就有茯苓、白术,这是调脾胃的。

如果再往脾胃方向偏一点,加焦三仙,加鸡内金帮助消化,加藿香木香醒脾。

如果再往解郁方向偏一点,就是加香附,加郁金,加陈皮通瘀。

如果往祛热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丹皮,加栀子,加黄连清热。

如果往滋阴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地黄,知母,麦冬滋阴润燥。

植物神经紊乱,再往后走,就到了厥阴证,这是里虚导致的不足。

厥阴病啊,说的是人体气机的一种状态,是“阴尽阳生”。

就是阴气快没了,阳气反而比阴气更强。虽然阳气弱,但阴气更弱,人体还是相对处于阳实的状态,这样气机就更出不去了。

放到脏腑上来看,厥阴病就容易肝气不顺,横冲直撞,专业的术语叫做“肝气横逆”。

要是这横冲直撞的肝气在本经上,也可以用四逆散来治。

其实啊,如果厥阴病不那么严重,用“金铃子散”变变花样,也能解决肝气冲心的问题。

肝气横逆,不是冲本经就是冲其他脏腑,五脏都可能受害。

治疗呢,主要就是酸苦泻肝,再帮帮那些被冲的脏腑恢复正常。

植物神经紊乱在厥阴病的阶段,这种寒热错杂,在于流通性的不足。

厥阴风木的关键,就是流通。

身体局部的不流通,就会有的地方亢进,有的地方沉衰。

对于亢进的,过于散发的,我们要去收敛它。

对于沉衰的,我们要去刺激它。

所以,在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上,我们的做法是“寒热同调”。

西医内科对寒证和虚证的处理,确实是太弱了。

中医里,寒热同调,伤寒论里面的方子是寒热药并用。虽然方子也没有几个,但是好用。

对于小范围的上热下寒,有各种泻心汤,半夏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生姜泻心汤,这针对的是胃热肠寒。

胸腔和腹腔的范围比较大的寒热错杂,胸腔热,腹腔寒,有黄连汤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。

伴有少阳证的,有柴胡桂枝干姜汤,柴胡桂枝汤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

对寒热错杂,还比较虚的人,有乌梅丸。

现代人用乌梅丸,可以把酸收的力道减轻,升发的力道加大。

因为,现在很多人,他的内里未必有那么多寒,反倒是热多。乌梅丸用了,下焦反而更热,特别是下焦湿热的状态。

那么,我们改一下乌梅丸的药物比例。

减少乌梅的剂量,加大升发的药物剂量,让人体流动起来。

这样,更有利于解决植物神经紊乱的寒热错杂。

发布于:北京市